染料造粒的方法
來源:
閱讀量:8360
發布時間: 2017-01-04
一、濕法造粒
把染料濾餅、助劑和粘合劑加入到告訴混合器內進行充分混合,然后進入擠出造粒機,通過孔徑1mm左右的篩網,擠出長度為0.5~2mm柱狀顆粒。再經低溫干燥,得到圓柱狀顆粒,這種方法適用于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的造粒,在配方中加入的粘合劑主要有海藻酸鈉、羧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蔗糖、丙烯酸鈉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粘合劑的加入量不宜過多,一般用量約為染料量的1%~5%。
二、高頻造粒
高頻造粒是把物料投入到造粒機內,造粒機底部設有槳式攪拌,在造粒機側壁安裝有可以產生高頻振蕩的攪拌裝置,底部可以向粉體物料噴出粘合劑。經過攪拌,粘合劑與染料結合在一起,側壁的攪拌裝置對成粒起到強化作用。用這種方法得到的顆粒球形度好而且顆粒均勻,通過調換攪拌裝置的形狀以及震動的頻率可以改變顆粒的粒度。
三、熔融造粒
將染料同助劑充分混合,常用的助劑是熔點在50~200℃水溶性化合物如尿素、糖和多元醇等,形成熔融物。形成溶液后送到可以分散成液滴的裝置如多孔高速旋轉離心噴頭內,經冷卻成型。采用這種方法得到的顆粒為實心顆粒,具有相當的機械強度,運輸貯存等對顆粒的破壞率較小。
四、干法造粒
干法造粒是采用流化技術,將干粉狀染料噴到流化床內,通過轉制的噴嘴向流化床內噴灑粘合劑,成流化狀態的粉狀染料同粘合劑的霧滴充分接觸被粘結在一起,經低溫干燥后形成顆粒,這種方法可以連續生產,國外已經有定形的干粉造粒設備。
五、噴霧造粒
噴霧造粒是很多染料廠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造粒方法,噴霧咋哩是染料在干燥的同時制成顆粒,特別適用于熱敏性、低粘度染料的干燥造粒。根據設備形式,噴霧造粒又可以分為壓力式、離心式、噴霧流化式、噴霧帶式等多種形式。各種噴霧造粒方法不同,產品的顆粒也有一定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