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蛋雞生產規?;潭燃眲〖涌?,先進的設備設施使用越來越普及,單棟的雞群數量逐漸增多,人們把疾病的防控重心全部加碼在病毒性疾病上,卻忽視了球蟲病帶來的利潤損失。
在生產中,養殖一線人員經常認為籠養蛋雞不發生球蟲病。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沒有出現因球蟲引起傷亡或球蟲血便、紅色糞便等,不代表沒有球蟲感染。在國內,有養雞的地方就有球蟲,很多時候通過糞便不容易看得出來。赫博士經過各個地區現場咨詢、問卷調查、卵囊篩查,發現蛋雞球蟲感染極其普遍、損失巨大。據調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湖北、廣東等10個省區200家不同規模的蛋雞場,球蟲感染率都超過85%,在一些高溫高濕地區、季節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病,發病率達到60%以上。
蛋雞球蟲危害大嗎?
蛋雞多發慢性小腸球蟲病,直接損傷腸道,造成腸黏膜上皮細胞、組織脫落,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在生產上的危害主要有:
營養吸收受阻、生長緩慢
球蟲感染后會損害腸道黏膜,嚴重者腸黏膜脫落,對小腸絨毛破壞尤其嚴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受限,雞群表現有營養缺乏和生產性能減弱,如產蛋率不升,上不到高峰,蛋殼質量差等;青年雞體重不達標,整齊度差。
腸炎反復發生、久治不愈
學術界和家禽養殖行業的共識是:球蟲是引起梭菌性腸炎最主要的原發和誘發因素。相關研究還表明,球蟲直接破壞腸道上皮細胞,激發腸道粘液分泌,并給腸道后段的常在菌——產氣莢膜梭菌創造絕佳的繁殖條件,從而繼發梭菌性腸炎。近年來,蛋雞“紅糞”拉稀嚴重困擾蛋雞乃至所有家禽健康飼養。
養殖成本增加、利潤損失
感染球蟲后,腸道黏膜損傷、消化吸收障礙、營養流失,飼料成本增加;另外腸炎反復發生,治療成本增加;還有腸黏膜屏障的破壞,機體免疫力下降,對其他疾病防控都是很嚴峻的挑戰;特別是通過飲水免疫新城疫等疫苗,抗體水平不高或免疫失敗,發生病毒病的幾率大大增加,損失急劇增加。
治療手段缺乏、風險增加
雞蛋藥物殘留檢測已上升到全民關注的焦點,監管、檢測頻頻發力,罰款、判刑的案例屢見不鮮。一旦產蛋期發生球蟲、抗球蟲藥物應用受大限制;只能使用中藥,見效甚微,有時需要用到10天以上,更有的養殖場用到30天,雞群仍沒有好轉。同時,中藥材的農藥殘留也是一個很大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