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豬不僅是需要一定技術管理的,還是一個細節經驗活,不是隨隨便便,輕輕松松就能把豬養好嘞,不信你看看下面幾句,關于豬病的經驗之談,所說的在理不。
一、豬病像彈簧,豬強它就弱,豬弱它就強
當前的豬只,或多或少的都處在亞健康狀態,表面看著健康,只是豬的免疫力強于疾病的攻擊力罷了,換句話說就是豬病像彈簧,豬強它就弱,豬弱它就強。
豬只一旦發生某一種疾病后,豬體抵抗力就會急劇下降,這時其他病原就會趁虛而入,使豬只體質變得更弱,這個時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喂藥或者打針,來幫助豬只戰勝疾病,恢復健康。
日常管理中,我們可以針對豬群管理,做好消毒防疫,增強保健,預防疾病的意識,主動建立免疫屏障,確保豬只強壯,從而實現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生長。
二、防治豬病不能硬來,要軟磨
像豬體溫升高,有時候是一件好事,發燒是機體一種正常防御反應,是正常的生理保護反應,包括人在內的所有動物都是如此。
只有體溫升高,才能有效地調動機體的免疫系統,抵抗和清理入侵的異源物質和病原微生物,機體也才能迅速地恢復正常運轉。
但是由于體溫升高,必然造成豬的難受,厭食,乃至廢食,所以很多養殖戶由于擔心豬不吃,會使豬出現問題,從而給豬就直接注射退燒藥物。
他們不知體溫升高有時還是一件好事,也不知道豬三四天不進食,什么問題都沒有的道理,注射退燒藥物的同時,便人為地抑制了豬的免疫系統,發揮不出最佳清理異源物質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不合理地給豬退燒的惡果,便是延長了病程,為人們再繼續使用抗生素,再傷豬打下基礎,所以治療豬病時除非是發熱過高,一般都不該直接用退燒藥,據多年臨床總結豬體溫41℃之內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所以41℃之內的豬不該打退燒針。
三、一頭發病,整窩用藥,群防群治,群體保健
規?;B豬場,由于飼養密度高,很容易引起疾病流行,造成損失,另外新病的不斷出現、病原微生物的多重感染和疾病日趨復雜化,給豬群的疾病診斷、防治帶來了新的困難。
必須堅持“嚴防為主”的防疫方針。做到防疫注射、飼養管理與環境衛生消毒相結合,建立預防為主、群防群治、飼養管理與環境衛生消毒相結合,建立預防為主、群防群治、群體保健觀念,并根據養豬場周邊疫病流行的特點,再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宜的藥物防治方案,以消除豬場隱性疾病,確保整體豬群的健康。
控制豬病在養殖業中越來越重要,在養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中,不能忽視疾病這一因素。豬病給養殖業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散養戶對于豬病的擔優更加明顯。
飼養管理的不規范、非健康化導致病原愈發復雜,而商品大流通環境使得豬病的擴散更加迅速,波及范圍更廣,利潤來自科學化的管理,而防病將伴隨養殖周期的全程,因此,增強豬只免疫力,控制好豬病是保證養豬收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