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妊娠期是初胎母豬繁殖周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既要為各胎次的繁殖水平打好基礎,又要承接好后備和哺乳兩個關聯階段。非洲豬瘟背景下,多數豬場的三元母豬已經完成配種并進入妊娠階段,需要思考如何做好該階段的飼養管理工作。
熟話說:“母豬的生產性能好不好,取決于飼養員手中的飼料鏟”。由此可見,妊娠階段的核心工作是如何讓三元母豬“吃好”,建議豬場做好以下5點。
01、把控飼料品質,避免造成不利影響
如果豬場將霉變的飼料、冰凍的飼料、或者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飼料(如酒槽)用來飼喂妊娠期三元母豬,則容易引起母豬流產、胎兒的畸形發育等問題。
改善措施:嚴格把控飼料原料的質量,并在保存過程中做好通風、干燥處理;定期清理食槽、料車和料線管道中殘留的發霉變質飼料殘渣;在飼料中長期添加具有脫霉、解毒功效的脫霉劑(如,霉毒清0.5kg/t)。
02、減少飼喂餐數,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非瘟背景下,很多豬場處在一種疫情零星散發的狀態,而頻繁的飼喂次數勢必會增加人員進出豬舍以及與豬群接觸的頻率,不利于非瘟疫情的防控。
改善措施:改多餐為一餐飼喂模式??梢詼p少母豬喂料應激和人員進出豬舍的次數,從而降低生物安全風險。同時,張潤霞等(2019)實驗表明,妊娠母豬飼喂一餐時在窩產健仔、產仔合格率等方面要顯著高于飼喂兩餐(p<0.05)。
03、用濕拌料飼喂,緩解妊娠母豬便秘
引起妊娠期三元母豬便秘的原因很多,如長期限位飼養、妊娠后期生理變化、飼料含水量少和母豬飲水不足。而長期便秘會使子宮受到壓迫,引起子宮供血不足,導致難產、死胎和弱仔增多。
改善措施:將妊娠母豬料和水按照1:2的比例攪拌成濕拌料飼喂三元母豬,因為濕拌料中水分含量高,不僅能改善飼料適口性,還能有效緩解便秘問題。
04、分階段性飼喂,保障母豬合理膘情
? 妊娠前期(0-30天)胎兒發育緩慢,母豬為基礎營養需求,而能量過高會降低母豬體內的孕酮水平,引起胚胎死亡;
? 妊娠中期(31-75天)的母豬和胎兒比較穩定,需要調整好母豬體況,但不可過度限飼養(初胎三元母豬自身還在生長);
? 妊娠中后期(76-95天),母豬的乳腺開始快速發育,能量過高抑制乳腺泡的發育和產后泌乳性能,不宜攻胎過早;
? 妊娠后期(96-110天),為胎兒生長迅速和為泌乳期體儲做準備要進行攻胎,需要把控好攻胎時間和料量。
改善措施:
? 妊娠前期要適當限飼,飼喂量為2.0kg-2.4kg/天,配合青綠飼料;
? 妊娠中期要控制好三元母豬膘情,飼喂量為2.4-2.6kg/天;
? 妊娠中后期要避免能量攝入過高,飼喂量為2.6-2.8kg/天;
? 妊娠后期攻胎很關鍵,建議從妊娠95-100天開始繼續用妊娠母豬料攻胎,飼喂量為2.8-3.0kg/天;
分階段飼喂需要結合三元母豬的實際膘情(如P2值),否者容易導致豬群偏肥或瘦。
05、做好風險管控,降低豬群發病風險
非洲豬瘟背景下,三元母豬在妊娠期存在很多疾病容易爆發的窗口期,如妊娠前期的子宮感染、妊娠后期的藍耳病多發等,需要做好風險管控措施。
改善措施:一方面,要嚴格執行P氏生物安全措施(控五流、真消毒),降低環境中的病毒載量;另一方面,要提高豬群感染閾值,如妊娠前期(0-30天)和妊娠后期(85-110天),在飼料中添加具有雙向調節豬群非特異性免疫力功效的中藥康之源;最后,還要對豬場飲用水進行酸化消毒(如凈水3.9)。
06、小結
對豬場而言,三元母豬的飼喂管理是整個妊娠期的重點工作,需要從飼料品質、飼喂頻次、飼料形式、飼喂標準和風險管控5個方面來下足功夫。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三元母豬的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