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養豬生產中,育肥是養豬的最后一個生產環節,是檢測豬種選擇是否正確,營養飼料是否適合,飼養技術是否過硬,疫病防控是否完善的關鍵,不僅關系到市場供應,而且對豬場經濟效益有著重要影響,也是發展養豬生產的最終目的。
1.影響生長育肥豬生長的因素
影響生長育肥豬的因素很多,包括內部因素(遺傳因素)和外部因素(環境因素)。內因分為品種和類型、雜交、性別、初生重和斷奶重等方面,外因分為營養水平與飼料、環境和疾病等方面。
1.1品種和類型
豬的品種和類型對育肥效果影響很大,不同的品種和類型,在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無論生長速度和增重內容物均有不同。
1.2雜交
不同品種、品系的雜交豬,雜種優勢不同。雜交親本不同,雜交方式、方法不同,雜種優勢也不同。
1.3性別
豬的公、母性別和去勢與否,不僅影響育肥期的增重速度和飼料利用率,而且還關系到豬的胴體品質和育肥的經濟效果。生長速度:不去勢公豬比母豬和閹豬快12%,母豬和閹豬的差異很小。胴體成分:不去勢的公豬瘦肉量沉積最多,閹豬最少,母豬居中。
1.4初生重和斷奶重
仔豬初生重越大,生活力越強,體質健壯,生長迅速,斷奶重越大。仔豬斷奶重的高低與育肥效果成正比,仔豬斷奶重與4月齡體重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4月齡體重與后期增重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圖片
1.5營養水平與飼料
營養水平不同,尤其是飼料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不同,對豬胴體質量影響不同。脂肪型、瘦肉型和兼用型的豬對能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的需求也不同,在生產中,應根據豬種來選擇相應的營養及飼料。
1.6環境
育肥豬生存的環境包括環境衛生、豬舍內的小氣候環境(舍內溫度、濕度、光照、聲音,豬與廢棄物產生的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氣體等),這些因素都會對育肥豬的增重速度、飼料轉化率和胴體品質造成影響。
1.7疾病
育肥豬一旦感染疾病,給生產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育肥豬的飼養一般都比較密集,一旦發生傳染病、寄生蟲病就可能波及全場,甚至整個區域,即使痊愈后其生長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生長育肥豬的疫病防控
生長育肥豬的疫病防控是保證正常養殖的重要環節。由于規?;?、集約化養豬場飼養的肥豬數量較多,一旦有疫情就會在整個豬群中迅速蔓延傳播,所以在生長育肥豬的管理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疫病防控工作。
2.1制定完善的疾病防疫制度
健全豬場防疫制度,根據豬病流行情況,執行科學完整的免疫程序。定期對生長育肥豬進行疫苗免疫接種,并進行抗體水平監測,以便對免疫方案做出適當調整,保證免疫密度達標。在疫苗選擇和使用方面,應根據豬只體重、品種和體質等信息選取質量合格、疫苗種類合適、免疫效果良好的疫苗進行規范化接種。在疫苗免疫接種過程中,對于正在發病和身體抵抗能力較差的豬只,需要待其恢復健康后,再補種相應的疫苗,以保證免疫效果。此外,要做好集中器具的衛生消毒工作,防止在免疫接種中造成交叉感染現象的發生。疫苗免疫接種量要合理科學,免疫接種部位恰當,避免因為接種不到位,疫苗接種量不足,造成免疫失敗。
2.2定期監測豬病及時隔離治療
對豬病的定期監測,人們能掌握豬病流行規律,對癥采取預防措施,降低豬病感染幾率。同時,做好豬病監測,可掌握豬群免疫情況,及時做好補種疫苗,確保免疫接種整齊度。一旦確診病患豬,要及時隔離病豬并做好周邊消毒工作。
2.3做好豬場生物安全措施
豬場生物安全更加注重通過對病原的感染、傳播途徑的控制等方面,盡可能地減少或去除致病因子。健全豬場生物安全體系,是豬場控制疫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性能和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