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日趨提升對農業生產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推動農業生產者逐步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而中國蛋雞生產者為適應市場變化也在尋求不同方式的規模擴張和產品突破。在綠色生產、動物福利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為應對生產方式的轉變和消費者訴求的提升,現階段蛋雞飼料營養和配方將有何轉變?未來飼料科技有哪些走向?帶著這些問題,《國際家禽》雜志記者專訪了齊廣海研究員。
《國際家禽》:您加入蛋雞體系10年來,在營養調控崗位取得了哪些主要科研成果?目前推廣應用情況如何?工作中有哪些體會和思考?
齊廣海:加入蛋雞體系10年來,我們團隊著眼重大產業需求,主要圍繞環境友好、蛋雞健康、雞蛋優質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蛋雞營養調控研發與技術推廣工作。
環境友好型蛋雞養殖的營養調控:針對養殖業環保限制、飼料資源嚴重短缺等產業瓶頸問題,我們評價了主要飼料原料(豆粕、棉粕、菜粕、玉米等)的標準回腸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確定了蛋雞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要和理想蛋白模式,以產蛋率和蛋清品質為判據,研究提出了蛋雞低蛋白飼糧的配制技術;評價了不同類型植酸酶對蛋雞的有效性,研究提出了低磷飼糧的配制技術;評價了飼料原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可利用性,提出了低微量元素排放飼糧的配制技術,等等。對這些技術進行組裝集成后,通過走訪企業、會議演講、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在飼料企業、大中型蛋雞場進行推廣應用,能夠顯著減少蛋雞養殖排放并提升養殖效益。
蛋雞健康的營養調控:蛋雞生產中往往比較重視維持、生產、繁殖等性能的營養需要,而忽視了長周期、高強度生產造成的“年老體弱、機能衰退”等狀態下,維持雞體氧化還原平衡和增強免疫機能的營養需求。針對該問題,我們提出“通過營養調控措施調動雞體本身的抗氧化和免疫機能,進而促進蛋雞健康”的研發思路。采用蛋雞活體和離體氧化應激模型,我們評價了數十種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添加劑的使用效果;從激發機體自身免疫的角度,我們評價了酵母培養物、微生態制劑等免疫刺激劑的有效性。然后,將這些研究成果進行組裝集成和生產驗證,采用多種形式在養殖及飼料企業進行推廣,促進蛋雞“健體強身”,有利于實現蛋雞生產“從吃藥保健康到吃料保健康”的根本轉變。
雞蛋品質的營養調控: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更好地發揮雞蛋作為優質、廉價的動物性食品的優勢,我們提出“訂制雞蛋”的理念,分別從蛋殼、蛋清(蛋白)和蛋黃的外觀、營養和安全等品質方面開展研究。通過研究蛋殼超微結構形成的時序性變化規律,明確了微量元素、微生態制劑等調控蛋殼品質的機理;研究了飼糧蛋白來源和水平、抗氧化劑等對蛋清組成和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以提高富集效率為目的,研究了雞蛋中脂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質的富集規律和調控方式。集成相關研究成果,結合蛋雞健康養殖和環境友好的營養調控技術,形成產業化技術,在體系內綜合試驗站示范后,然后在體系外多家企業推廣應用。為了宣傳“定制雞蛋”的理念,我們與中央電視臺7頻道(CCTV-7)合作,在平谷、惠州綜合試驗站協助下,制作了CCTV-7科技苑欄目節目《讓雞下出人想要的蛋》。節目于2014年4月9日播出后,反響極其熱烈。
總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集合了不同專業背景的優勢研發力量,有利于促進不同學科的協作攻關;二是集合了同行業的產學研力量,有利于強化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的無縫對接和融合,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效益提升。10年來,我們常常深入綜合試驗站及生產一線,及時了解企業及養殖戶的實際需求和技術瓶頸,進而凝練出科學問題,打通從機制分析到技術研發的通路,進一步集成組裝,在綜合試驗站示范后再進行產業化示范,大大強化了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在體系持續、穩定的支持下,我們逐步形成了研發問題從產業中來、研發成果再服務于產業的良性循環;通過打造營養調控崗位的鮮明研發特色,努力引領蛋雞營養調控的技術創新,助推蛋雞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提質增效。同時,團隊的研發體系、技術集成和應用平臺得到逐步完善,也為行業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
“未來5-10年,以生物發酵為代表的生物飼料的生產和應用將成為飼料市場的主流。”
《國際家禽》:在營養調控方面,國內飼料行業目前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國內不同規模的蛋雞養殖場處于怎樣的階段?如何解決?
齊廣海: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日益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蛋雞飼料行業正面臨一些主要問題,例如:抗生素的使用與蛋雞健康問題,養殖業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雞蛋安全及品質問題等。這些問題雖然在不同規模蛋雞場的表現及解決方式不盡相同,但通過營養調控措施緩解并進一步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是“吃健康、促優質、友環境”,已在行業內形成強烈共識。
超大型(單場存欄 > 50萬)蛋雞場,近年來每年以數千萬存欄的速度發展。有大規模資本進入,資金、技術、人才、品牌均具有較大優勢,能有效把控市場風險、應對環保和產品質量問題。企業技術力量雄厚,具有“動物健康、人類健康和環境健康”的社會責任和理念。但有些新進入行業的養殖場可能經驗不足,思路停留在“高投入、高產出”,極有可能忽視精準營養調控相關的健康或雞蛋品質問題??山M織專業技術人員上門溝通,結合電子化的生產數據,現場即可診斷問題,找出問題,精準施策。
大型(存欄20-50萬)蛋雞場,有外界資本注入,用企業化思維養雞,注重生產性能和投入產出比,注重品牌、品質和價值挖掘;規模比較大,有專業技術人員,但是數量有限,對營養調控的整體考慮不充分,技術水平尚可。需要注意的是,單憑設備和資本投入,期待“養好雞”,可能會事倍功半。有的企業對飼料營養的認識還處于誤區,比如通過使用低質飼料“降低生產成本”,反而影響蛋雞健康、生產性能和雞蛋品質。需要“貼身”溝通,傳遞新理念,結合良好的示范效果,以便有效推進營養調控技術的應用。
較大型(存欄10-20萬)蛋雞場,更加關注生產性能、投入產出比,對品牌、品質和價值有較大需求,具有轉型發展的潛力;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主要依賴添加劑企業的銷售人員提供技術服務。因角度不同,人員紛雜,技術系統性不足、綜合性欠缺,因而既是最急需飼料營養技術的規模戶,也是技術應用較快見效的群體。應堅持與企業負責人溝通、對飼養員示范,促使其關注“吃料保健康”,通過樹品牌,提升雞蛋品質,促進其發展。
規模戶(存欄1-10萬),占行業蛋雞存欄的1/3以上,有養殖經驗,但對新理念、新技術不太敏感。蛋品銷售主要靠經銷商,多使用預混合飼料,缺乏品牌意識,大部分存在環保問題,面臨退出行業的風險。由于傳統養殖經驗的限制,這些養殖戶創新意識不強,缺乏為新技術付出和接納新技術的主動意愿。另外,對減少排放、保障雞蛋品質和動物健康的關注也較少,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主力,需要給予特別關注,大力扶持。
散戶(存欄 < 1萬),約占行業蛋雞存欄的1/3,多年從事養殖,主要是家庭式養殖。散戶的飼料使用和雞蛋銷售主要依靠經銷商,對價格十分敏感,基本不關注產品安全和價值;人工勞動強度大,沒時間思考出路、學習經驗,不分析生產數據,一般年終算總賬;與其他養殖場(戶)相比,藥物濫用、環境污染(雞糞不處理、隨意堆放)、生物安全和疫病等問題較為嚴重。因為環保問題、勞動力價值、養殖本身利潤小風險大,這類養殖戶正在加速退出。需要加大力度使這類養殖戶認識到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否則他們將被行業的發展淘汰出局。
《國際家禽》:從養殖效益出發,規模養殖場如何通過生物飼料技術及產品的應用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齊廣海:抗生素的減量使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在規?;B殖條件下,當務之急是在做好生物安全、雞舍環境控制的同時,采取營養調控措施。我國現有法規不允許在蛋雞飼料中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藥物,因此采用其他手段提高雞體本身的健康水平,從而減少治療用抗生素及藥物的使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在產品研發方面,既要重視單一核心產品的創制,也要重視提升產品效能的集成技術研發;在產品效果方面,既要重視產品本身的殺菌、抑菌能力,更要關注通過調控動物自身機能(如免疫、腸道健康、抗氧化等)增強動物健康。
當前,在蛋雞飼料中應用的生物飼料主要是添加劑,如酶制劑(以植酸酶為主)、微生態制劑(益生素、益生元、合生素)、發酵飼料產物(酵母培養物、白酒糟發酵物等)、有機微量元素(酵母硒等)、氨基酸(L-蛋氨酸、賴氨酸等)、維生素和類維生素(如吡咯喹啉醌等)。這些物質在蛋雞飼料中應用后往往能改善蛋雞健康狀況(通過調控雞的免疫或/和抗氧化機能)和雞蛋品質。例如,我們評價了一種釀酒酵母培養物,該產品以醬香型白酒糟為培養基,通過耐酸、高產酶的釀酒酵母高密度培養、酵母可控自溶等技術發酵生產,顯著提高了白酒糟中的粗蛋白、粗脂肪、活性酵母、小肽、多種消化酶(脂肪酶、纖維素酶、植酸酶、蛋白酶)和核苷酸含量,降低了粗纖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增加了發酵風味。我們用產蛋雞對這種酵母培養物的有效能值、主要營養素利用率和使用效果進行了評價。試驗表明:添加1%酵母培養物可提高產蛋率和產蛋量,改善料蛋比,提高空腸絨毛高度和絨高/隱深;2%酵母培養物可提高產蛋雞血液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產蛋雞飼糧中添加酵母培養物可增加蛋殼厚度,并可使蛋黃顏色加深。該產品的推廣應用不僅能降低飼料生產成本,還能改善蛋雞健康狀況,市場前景良好。
《國際家禽》:未來5-10年,全球飼料科技將朝著怎樣的趨勢發展?中國飼料工業及蛋雞飼料營養將發生哪些重大改變?
齊廣海:未來5-10年,養殖業集約化、規?;潭鹊牟粩嗵岣邔珳薁I養與飼養技術的需求愈加迫切,加之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創新應用,動物營養與飼養技術發展將可能體現為四大趨勢:一是動物營養需要動態模型化新技術將成為熱點;二是近紅外等快速實時飼料檢測技術將更加普及;三是生物飼料對飼料技術進步的貢獻度將不斷加大;四是畜牧業新技術、新裝備和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將導致飼料生產方式和技術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更具體來說,在飼料原料方面,由于生物飼料技術和加工技術的進步,原料預處理使多種飼料原料得到進一步增值,同時飼料原料的使用將更加多樣化;飼料添加劑將朝著功能特性強化、無抗生素、綠色化甚至有機化的方向發展;多種新技術及設備的運用,飼料配方技術將越來越向精準化、動態化、調控化方向發展;飼料加工將加速邁向自動化、人工智能化,勞動力的使用減少,飼料加工能耗不斷降低。
2017年,中國工業飼料產量為2.22億噸,其中蛋禽飼料2931萬噸,而禽蛋產量為3070萬噸,料蛋比還不到1:1,主要是因為蛋禽飼料中濃縮飼料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所占比例較高。這反映出,在蛋禽養殖中配合飼料普及率較低、自配料較多,同時說明小規模蛋禽養殖比例較大。未來蛋禽(尤其是蛋雞)存欄規模會越來越大,小規模蛋雞養殖場因為雞蛋銷售溢價低、環保問題突出、用工成本增加等,會逐漸退出蛋雞養殖行業。所以,隨著蛋雞單場存欄規模的增加,配合飼料的使用比例會不斷增加,蛋禽飼料總量會穩定增加,新的技術和理念將會更好地得到推廣普及。
未來5-10年,以生物發酵為代表的生物飼料的生產和應用將成為飼料市場的主流。生物飼料的研發國外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 真正發展起來是在90年代。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其在多項領域中的應用, 生物飼料已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飼料與飼料添加劑創新的重要武器與手段。其研發及應用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發酵飼料,發酵的對象可以是單一飼料原料,也可以是混合的部分飼料原料,甚至部分全價飼料;二是生物飼料添加劑,主要包括飼用酶制劑、氨基酸、維生素、益生素、寡糖、抗菌肽及抗菌蛋白等。
關于生物飼料產品的管理,國內外均具有嚴格規定。例如,在中國,如果生物飼料生產中使用了轉基因技術,包括使用轉基因微生物生產的生物飼料添加劑必須首先經過有關專門機構進行轉基因生物安全性評價,然后方能申請作為生物飼料產品(包括飼料原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換言之,轉基因生物飼料產品的批準首先要經過轉基因生物安全性評價后,然后才能申請批準用作飼料產品??梢?,我國生物飼料產品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生物飼料產品,尤其是生物飼料添加劑早已在包括美國、歐盟、俄羅斯等發達國家在內的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在我國也取得較快發展。例如,2016年我國約生產了976萬噸的飼料添加劑,相當大的比例為生物飼料添加劑。其中,飼用氨基酸、維生素、酶制劑等生物飼料產品早已大量出口歐美發達國家,有些生物飼料添加劑產品(如植酸酶)生產技術全球領先甚至使國外企業不得不趨于放棄中國市場。
完整采訪稿將刊登在《國際家禽》2019年3/4期雜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