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正當世界各國忙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威脅時,東非國家正面臨一個新的困擾——大規?;认x再次入侵,此次蝗災的規模是年初首次災情的20倍。
那么,蝗災密集出現成因是什么?如何應對第二波蝗災的暴發?此次大規模的蝗蟲是否存在進入我國境內的可能?……
科技日報記者獨家采訪了業內權威專家——今年2月23日—3月5日赴巴基斯坦考察沙漠蝗災的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龍。
第二波蝗災是第一波蝗蟲的后代引起
張龍表示,第二波蝗災是沙漠蝗引起的蝗災,是繼2019年至今年年初在東非、中東和西南亞暴發的第一波沙漠蝗災之后,是第一波蝗蟲的后代引起的。
在發生第一波蝗災時,盡管期間開展了防治,但是仍有大量沙漠蝗成蟲存活,并廣大的發生區域有高密度成群的沙漠蝗交配產卵,而卵的密度相當大。
“我在今年2月-3月在巴基斯坦調查時發現,蝗蟲這些地區正處于成蟲產卵階段,成蟲蟲口密度可達上百頭每平方米,而每平方米有蝗卵塊數高達228塊,平均每個卵塊有卵90粒?!睆堼堈f?!皷|非沙漠蝗的發生情況與巴基斯坦十分相似?,F在這些卵已經孵化,而且環境條件適宜,孵化出來的蝗蟲生長發育快,迅速形成了有嚴重危害性的群居型蝗蝻,有些地區已經有成蟲群,正在形成第二波更大的蝗災?!?/span>
巴基斯坦等國為防治蝗災進入緊急狀態
第一波沙漠蝗災已經給東非、巴基斯坦、印度等國造成了嚴重的糧食損失,而且巴基斯坦等國為了防治蝗災進入了緊急狀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包括巴基斯坦等國的預計第二波蝗災將會更嚴重。
“這是因為這次沙漠蝗的數量大,預計數量是第一波的20倍以上,而發生區域分布在東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烏干達、索馬里、蘇丹、吉布提、剛果、厄立特里亞等,中東地區的伊朗、也門、阿曼。西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發生面積大?!睆堼堈f。
沙漠蝗可以吃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如小麥、玉米、水稻、甘蔗、棉花、柑橘、馬鈴薯、葡萄、向日葵等。飛翔能力強,每天可飛行150公里。一旦形成成蟲群,則防控難度加大,為害加重,形成大的蝗災不可避免。勢必給當地的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有可能引起饑荒,產生嚴重的人道主要危機。
建立長效機制,治早、治小是上策
關于應對措施,張龍建議,受災國家要積極動員起來,建立強有力的蝗蟲防治團隊,開展全國境內的蝗蟲發生情況調查,根據蝗蟲發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緊急的防治方案;全力組織防治物資,包括農藥、器械,在不足的情況下接受國際援助;開展跨國聯防聯治,沙漠蝗遷飛能力強,跨國遷飛常常給有效防治帶來巨大挑戰,因此需要多國聯合防治。
現在是第二波沙漠蝗災發生的初期,應該迅速開展防治,防治效果更顯著,對于遏制蝗災大暴發極為關鍵。
“在采用化學防治的同時,也要積極開展生物防治,這樣的防治是長效和速效相結合的防治策略,利于既可以有效控制蝗災,又可以保護當地生態和環境,利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建立長效的蝗蟲防控機制,沙漠蝗災是間歇性暴發的,在非暴發期(衰退期)有些國家就忽視對其防控,而經過長期積累形成了大規模暴發蝗災時則難以控制,因此蝗蟲災治理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治早、治小是上策?!睆堼埍硎?。
在東非和巴基斯坦等國殺蟲藥劑和噴藥機械短缺是關鍵問題。對此,張龍認為,在巴基斯坦和東非廣袤的沙漠地區防治沙漠蝗效率最高的是采用農用飛機超低量方法。輔以地面的人工背負式、地面大型噴藥機械等。
“當前無人機用于防治病蟲害是個重要趨勢,但是目前開發的無人機不具有超低量噴施功能,加上作業時間短等,因此在人煙稀少、水源短缺的沙漠區現在的無人機防治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仍有發揮的空間?!睆堼堈f。
沙漠蝗災進入我國的可能性極小
張龍分析,這次沙漠蝗災進入我國的可能仍然極小,即使進入也是極少量的,危害性小。
“我國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區,沙漠蝗的主要分布區是貫穿非洲赤道北部的廣大區域、歐洲靠近地中海部分地區、中東、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和印度,繁殖區的面積覆蓋1600萬平方公里,而在暴發時覆蓋2900萬平方公里,主要生活在有沙漠的生態環境中?!睆堼埛治?。
歷史上,我國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也經常暴發沙漠蝗災,但一直沒有記錄沙漠蝗大規模侵入我國為害。
“我國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接壤處是高海拔的山脈成為一道天然屏障,常年寒冷,沙漠蝗難以逾越?!?張龍假設,即使最大沙漠蝗發揮了最大的遷移能力,從巴基斯坦、印度遷飛,經過緬甸,從緬甸或者老撾與云南接壤處侵入,也是強弩之末,也只能是極少量。
為應對沙漠蝗侵入我國,我國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以及相關省區已發布防控預案,加強了監測,儲備了必要的物資,加強了有針對性的宣傳、培訓等積極應對措施,一旦其侵入將會及時防控,避免或將損失降低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