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年,國內玉米市場較大的產需缺口仍是當下市場的共識,這意味著玉米價格需要保持在較高水平來促進下游替代及刺激未來種植意愿。在年度產需缺口預期沒有較大的扭轉之前,玉米與小麥等替代能量原料的替代臨界點成為了年度運行區間下方的安全邊際。而上方邊界在國內玉米總體數據相對模糊不清的背景下,最更多依賴于市場不斷向上去試探政策調控及下游承受極限。對于接下來的1-2個月來看,后期是農民的春季售糧小高峰期,鑒于當前農民手中余糧不多,實際影響相對有限,而糧源更多控制于貿易商手中,考慮到貿易商收購價格及儲存成本不低,下方支撐仍然存在。而向上來看,由于玉米相對其他的谷物類替代品性價比不高及非瘟抬頭給需求帶來不確定性,也缺乏足夠的向上驅動力,預計后期玉米以高位震蕩為主。操作上,c2105參考2700-3000區間交易。
一、行情回顧
2月玉米期貨總體波動不大,走勢顯得較為糾結。月初因貼水較大,而現貨相對堅挺,期貨小幅反彈部分修復基差。但隨后價格轉為震蕩行情,2月5日至今,上下波動區間總體大致維持在100元以內?;仡櫿麄€2月份的行情來看,主線驅動不明確,市場難以形成合力,現實與預期分化成為主要表現。具體來說,一是深加企業庫存處于低位,節后有進一步逢低補庫的意愿,對現貨形成提振。二是隨著玉米價格的暴漲,玉米與小麥的價差快速擠壓到歷史性低位區間,下游飼料企業也加快調整配方,加之各地生豬市場疫病的重新抬頭,市場對玉米未來的需求預期能否較好的兌現開始有所擔憂。
二、國內玉米供需格局:產需硬缺口是大背景
根據國家農業農村部2月的預估,2020/21年,玉米產量為2.61億噸,較2019/2020年持平;消費量為2.89億噸,較上年增加近1000多萬噸。從官方預估來看,國內2020/21年玉米市場的供需矛盾較大,產不足需的問題突出?;仡櫧鼛啄甑膰鴥扔衩资袌?,按照農業農村部的數據,2018/19、2019/20、2020/21三年國內產需缺口都維持在1700萬噸以上。從平衡表的大邏輯來看,國內產不足需的現實決定了應該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供應的邊際上,亦即國內市場以何種形式、何種價格尋找新供應來補足缺口。
對于2020/21年,國內缺乏臨儲的供應后,缺口能否通過進口、替代來補足就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光會影響新作物年度價格預期,也會通過渠道庫存調整的方式影響當下的價格節奏。雖然按照農村農業部的官方估計的產需缺口,上年臨儲玉米結轉的量似乎可以彌補掉缺口。但近年來市場對國內玉米的真實產需缺口的預估與官方存在嚴重的分歧,普遍認為真實缺口要高于官方的預估。其中,比較激進的預估認為國內產需缺口在6000萬噸以上。由于市場對未來缺口存在著更高的預期,這種缺口預期將自動兌現到各主體的庫存行為上,即貿易商及用糧企業均大幅提高庫存水平,進而增加了囤糧需求,使得市場所表現出來的缺口加劇。與此同時,玉米及買飼料型谷物進口增加、小麥等能量原料的替代也在逐步擠占身價暴漲之后的國產玉米的市場空間,也在一定程度影響著對缺口程度的評估。
三、國內玉米市場關鍵點分析
1、新糧購銷:糧源大部分轉移到貿易商手中
根據天下糧倉的統計來看,2020/21市場年度全國玉米銷售進度快于往年,截至2月19日,全國玉米銷售進度達到73.38%,處于過去五年中最高水平。其中華北完成71.82%,東北完成74.93%。東北銷售進度快的特點尤為明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去年9月東北接連遭遇三場臺風襲擊,產量有一定下降;二是整體市場對未來缺口存在著較高的預期,貿易商搶糧囤貨的積極性較高,使得農民手里糧源較快的轉到貿易商手中。從深加工企業來看,2020/21年度收購量明顯少于往年,主要是加工利潤不佳及供應減少所致。對于后期國產玉米的供應來說,在3、4月期間農民賣糧將增加,但鑒于手中余糧不多,供應壓力預計有限,此外,由于糧源較多的轉移到貿易商手中,其售糧心態將很大程度的影響供應節奏。
2、進口:玉米及替代性谷物進口量大幅增加
根據海關統計,2020年國內玉米累計進口量達到1130萬噸,已經顯著高出年度配額的720萬噸。根據USDA的報告,截至2月18日,2020/21市場年度美國共向中國出口銷售1767萬噸玉米,其中已經裝運672萬噸,尚余1096萬噸未裝運。
除了直接進口玉米外,高粱、大麥、小麥等也是重要的補充飼料原料。根據海關數據,2020年度,國內累計進口高粱、大麥、小麥及DDGS達到2150萬噸,再加上玉米,總進口量達到3276萬噸,處于歷史性高位。對于2020/21年度來說,國內玉米價格處于高位,未來谷物類飼料原料進口量預計還會維持在高位。
3、需求:豬料需求恢復進度較快
隨著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養殖利潤高漲及生物安全措施的運用,國內生豬復養進度也較前期有了一定改善,能繁母豬存欄自2019年10月開始見底回升。根據農村農業部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國內能繁母豬存欄已經恢復到4161萬頭,達到2017年年底(非瘟前)水平的90%以上。生豬存欄恢復到40650萬頭,達到2017年年底水平的92%。根據天下糧倉最新的樣本調查,1月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減少1.26%,因部分地區非瘟重新抬頭,母豬淘汰增加所致,此外,生豬存欄環比亦下降1.08%,反應了春節集中出欄及疫病沖擊下提前出欄的綜合影響。國內生豬產能處于恢復過程中,相應的豬飼料產量也大幅增加,根據飼料工業協會的統計,2020年全國豬飼料產量為8922.5萬噸,同比增加16.4%,其中12月環比大幅增加29.6%,達到1209萬噸的高位,禽料產量877萬噸,環比下降14.3%。根據天下糧倉的最新的樣本調查數據,1月豬料產量環比增加5.85%,禽料環比增加5.31%。盡管生豬產能恢復短期受到非瘟等因素的干擾出現一定波動,但仍對豬料仍形成較大拉動效果;而禽料方面,由于前期利潤較差,存欄有所下降,使得需求有所減少,再加上其他類飼料產量的變動,總的飼料產量仍有較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