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在2022年中國食物與營養創新發展論壇上發布了《2022年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物與營養發展變化趨勢,梳理研判了當前我國食物與營養領域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提出了一系列如“加快推動營養導向型農業發展”“打造第三口糧”“實施白肉增長計劃”“積極推動食物全產業鏈減損節約”“從娃娃和掌勺人開始狠抓健康飲食教育”“大力加強食物與營養科技創新”等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改善居民營養狀況、建設健康中國的重大政策建議。
記者梳理了部分專家針對以上政策建議所作的專題報告內容,以期讓相關領域讀者進一步了解我國食物與營養未來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
隨著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的提高,我國居民膳食營養水平顯著提升,但依然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之一為紅肉消費過量。對此,《報告》提出“實施白肉增長計劃”戰略建議,包括制定促進禽肉和水產品發展的政策,加強家禽、水產品的新品種創制和養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向規?;?、標準化、智能化發展。多措并舉,推動白肉消費,促進形成健康低碳的飲食模式。
我國居民紅肉攝入量超推薦值7倍
2019年,基于可持續糧食系統,醫學雜志《柳葉刀》組織全球16個國家的37名頂級科學家,研究提出了星球健康膳食模式,建議每日紅肉(豬牛羊肉)攝入量為14克,占肉類攝入比重32.6%,推薦攝入上限為28克。
2021年,除去從養殖場到居民餐桌的全產業鏈損耗浪費及不可食用的部分,我國居民平均每日肉類攝入量約126克,其中紅肉攝入量占78.4%,紅肉攝入量是星球健康膳食模式推薦量的7.1倍,是推薦上限的3.4倍。
紅肉攝入過量引起脂肪攝入過量,是居民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動物食物與營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琳提到,從科學膳食供能比的角度看,脂肪供能比上限為30%。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疾病狀況報告(2020)》顯示,城鄉居民的人均脂肪供能比均超過推薦上限,其中,全國平均每標準人膳食脂肪供能比為34.6%,城鄉分別為36.4%和33.2%,農村比例首次超過30%。從人數上看,脂肪供能比超過30.0%的人數比例為63.6%。脂肪攝入過量是居民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國18歲及以上的超重肥胖率為50.7%,其中超重率為34.3%,肥胖率為16.4%,大大加重了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負擔。
白肉是健康低碳的動物性食物
優化肉類消費結構,提高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的白肉消費占比,既能保障居民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也能有效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對改善居民營養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周琳表示,白肉具有飼料轉化率高、資源環境壓力小等特點,是名副其實的健康低碳的動物性食物。
白肉消費增長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營養攝入。以禽肉和水產品為代表的白肉具有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特點,是健康優質蛋白來源的首選,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以禽肉為例,據最新版的《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數據顯示,每100克禽肉的脂肪含量為9.4克,比豬肉低20.7克。其中不包含脂肪酸占脂肪總量比重為62.77%,比豬肉高約12個百分比。
2016年,全球禽肉產量已經超過豬肉,成為全球第一大肉類產品;1990年,美國禽肉產量超過牛肉,占肉類總產量比重37.6%,成為美國第一大肉類產品,此后禽肉占比持續增加,2019年美國禽肉產量占國內肉類總產量半壁江山,達47.5%。
白肉消費增長有利于緩解飼料糧供給壓力。白肉是飼料轉化率相對較高的動物性產品,從行業平均看,禽肉和魚類的飼料轉化率高,不到2斤的飼料就可以長成1斤的禽肉或魚類,在提供等量產品的情況下,飼料需求遠遠低于豬肉、牛羊肉等紅肉產品?!吨袊r業產業發展報告(2022)》報告顯示,2030年禽肉消費增長50%的情況下,飼料需求比維持現有消費趨勢增長可節約1000萬噸,降幅2.5%。
白肉消費增長有利于減少資源環境壓力。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畜禽溫室氣體主要集中在甲烷和氧化亞氮,其中甲烷主要來自各畜種的腸胃,畜禽廢棄物同時產生甲烷和氧化亞氮。從品種上看,反芻動物養殖產生的溫室氣體最高,生豬次之,禽類最少。相關研究測算,禽類溫室氣體排放要遠遠低于其他動物性產品,禽類的甲烷排放系數為0.02,生豬和黃牛的甲烷排放系數分別為4.5和48.8;禽類的氧化亞氮排放系數為0.02,生豬和黃牛的氧化亞氮排放系數分別為0.53和1.39?!吨袊r業產業發展報告(2022)》測算數據顯示,2030年禽肉消費增長50%的情況下,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400萬噸,降幅6%。
突出禽肉和水產品發展
初步預測,未來我國居民肉類消費需求仍將有一定的增長,2030年,我國居民肉類消費將達到75公斤的峰值。周琳表示,在其他肉類產品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肉類消費增值部分由禽肉或水產品補充,引導居民養成健康低碳肉類消費模式,在實施“雙碳”目標的背景下,兼顧居民營養健康和不過度增加資源環境壓力等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建議制定白肉增長戰略。
制定促進禽肉和水產品發展政策。以“禽肉翻番”和“海洋牧場”為抓手,將禽類和水產品發展放到養殖產品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農業產業中的優先發展的戰略產業,加大養殖、屠宰加工、環境治理等方面支持力度。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禽肉產業的支持,特別是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和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企業發展生產。
加強家禽、水產繁育和養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在國家科技計劃中,加大家禽和水產養殖業的支持力度,聚焦品種繁育和推廣應用,支持建立國家良種擴繁推廣基地,引導種業企業與規模養殖場/塘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禽類和水產品品種研發與轉化能力。
推動產業向規?;?、標準化、智能化發展。以高標準養殖場/塘建設為抓手,提高禽肉和水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提高智能化設施設備利用水平,提升禽類和水產品的現代化養殖水平,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對白肉安全健康養殖的科普,建立消費者對白肉產品的品質信任及健康動物性食物消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