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俄羅斯聯邦農業部農產品出口發展中心發布消息稱,中國已經成為2020年俄肉類的最大進口國,占俄羅斯肉類出口總量的37%。
俄羅斯2019年2月開始向中國出口禽肉,根據去年的統計,總額增長0.8倍達到2.65億美元。2020年,中國向畜肉類生產商開放市場,對華出口量達到8700噸,總額4800萬美元。占據俄羅斯牛肉出口總量一半以上。
排名第二的為越南(16%),其次是烏克蘭(13%),第四和第五分別為中國香港地區和哈薩克斯坦。
俄羅斯2020年肉類和肉制品出口總量較2019年增長55%,超過50萬噸。
未來,俄羅斯向中國進口的數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據俄羅斯聯邦農業部農產品出口發展中心的數據,2020年俄羅斯農產品出口294.5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9.7%。俄羅斯負責管理農工聯合體的副總理阿布拉姆琴科表示,俄將增加農產品出口,計劃到2024年出口額超過340億美元。
2020年中俄關系為何取得如此成就?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壯志表示,從大國外交的角度看,有四個方面的經驗:
一是元首外交。兩國元首密集互動為兩國關系的穩步前行發揮了最關鍵的戰略引領作用。
二是戰略互信。中俄雙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在“一帶一路”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等領域加強溝通,最大程度實現戰略互信,這對大國關系來說非常重要。
三是不斷擴大和夯實利益基礎。中俄之間不斷磨合,尊重并承認彼此在發展目標、具體合作領域中存在的差異,并通過體制、商討、機制等,促使雙方利益基礎不斷夯實。
四是不斷增強中俄關系的內生動力。當前中俄關系的發展,更多出于雙方自身在經濟、政治、人文等領域合作的需要。中俄關系的發展給兩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就是中俄關系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