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禽類食品的生產消費是反映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
《OECD-FAO農業展望報告2021-2030》強調,由于禽肉價格相對較低,其產品具有一致性且適應性強,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這些都吸引了消費者。在全球范圍內,預計到2030年,禽肉將占肉類來源的全部蛋白質的41%,比基準期(2018-2020年)占比均值增加2%。其他肉類產品的全球份額較低:牛肉(20%)、豬肉(34%)和羊肉(5%)。其中2018-2020年,中國的禽肉消費年人均消費量為13.8千克;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15.2千克,增加10.1%,年均增長0.11%。
從肉類消費結構上來看,豬肉是我國第一大肉類消費品,其次是禽肉,牛羊肉占比相對較小。2012-2018年,豬肉消費量穩定在5400萬噸左右,占我國肉類消費總量的比重穩定在64%左右;2019-2020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肉供給大幅縮減,禽牛羊肉替代效應明顯,占比提升明顯。2018-2020年,豬肉消費占比從63.45%下降至53.85%;禽肉消費占比從23.41%提升至30.91%,替代效應明顯。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居民消費習慣改變,禽肉消費預計將不斷走高。從我國的禽肉消費結構來看,白羽肉雞占禽肉比例接近60%,將是未來禽肉消費增長的最大引擎。
2021年全國各省人均雞肉消費榜單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21年年鑒(不含臺灣省、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
2021年全國各省人均豬肉消費榜單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21年年鑒(不含臺灣省、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